SNKF-01
导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专家委名誉主任朱第森先生说道:“中国制造业要用十年的时间,即到2025年,浸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再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中位;再用十年的时间,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中国工业大而不强,调整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质量,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其中,强化工业基础是重要前提,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基石。
作为我国未来十年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和未来三十年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奠基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质量,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其中,强化工业基础是重要前提,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基石。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工业强基是重要保障。中国制造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比较落后。现阶段,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原因之一是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我国到2025年实现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基石。为此,工信部将工业强基作为2015年“6+1专项行动”之一,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关键环节”,即以加强顶层设计为中心,着力抓好应用牵引、平台支撑、重点突破等关键环节,系统化推进工业强基工程。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高端传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统方面,需要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智能制造的要求。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则是我们要抢抓的机遇和制高点。在此过程中,需要找准切入点,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目前,工信部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比如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作为工信部2015年“6+1”专项行动之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近日也正式启动。我国将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方面试点示范。
施制造强国战略,绿色制造是应有之义。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我国重返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后,相伴的是能源、资源的高消耗,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工业占比73%。2014年,在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比89%,氮氧化物占比69%,烟尘、粉尘占比85%以上。要解决资源、环境的瓶颈,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制造,进一步提升净化环境的技术手段,维系、创造自然财富,实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在制造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将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要推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绿色化改造,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实现低消耗与低排放。要在重点区域、行业、流域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同时,还要高起点规划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即便是先进制造业,其生产制造的过程同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因此,要从源头上做好评估,注重产品的生态设计,实现从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废物回收等全产业链条的绿色设计与规划,进而推进工业的清洁生产与绿色发展。
实现中国调整转型这一目标,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实现这一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工业中国制造2025调整转型大而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