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新闻> 新闻详情
西学中用——借鉴“德国模式”涵养制造文明
来源网络      作者:拾牛网络      时间:2015-08-31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道路有多远?

自《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来,“中国智造”概念持续升温,制造强国的“远大目标”让各界人士充满期待。各省市纷纷出台“本地版”实施规划,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齐头并进,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当被问及对“中国智造”的建议,众多受访者都提出,德国模式值得借鉴。一个鲜明的事实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然而,一大批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德资中小制造“百年老店”,在中国市场却一路上行,效益良好。

德资制造企业均提到社会氛围、政府引导机制的重要性。虽然德国的服务业近几年越来越热门,但制造业还是最受欢迎的,德国政府不仅集中优惠措施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还大力支持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升级。

德国政府还特别注重引导制造企业向专业、精密、高技术的方向发展。行业协会等在制定各类企业排行榜时,不像中国评定百强企业,按营业额大小排名,而是依据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准、细分市场占有率等进行评判,排名靠前以及获奖者往往不是规模最大的,而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就不会追求简单做大规模,而是坚守‘工匠精神’,竞相在技术上积累、创新”。

克恩?里伯斯公司是进驻太仓的第一家德资企业。其中国业务集团总经理张臻伟感慨地说,中国企业家最需要向德国企业家学习的是“坚守主业”。他看到身边太多人忍不住“赚快钱”的冲动,分出大量资金和精力进入房地产等领域。

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公司开创氮化镓应用新局面,引领我国半导体工业迈向第三代,但公司董事长张乃千却常常不“开心”。“我回国创业8年,亲戚朋友经常问我挣了多少钱。在他们看来,只有钱挣得多才算是成功。”张乃千认为,打造百年老店需要专注和深耕,但很多企业认为赚钱最重要,房地产热、股市热让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不利于“中国智造”的顺利推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认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道路和前途,将越来越取决于我们能否逐渐形成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心理和实业基础,积淀中国本土的实业精髓。在他看来,这座精神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约精神,构造是效率观念,细节是质量意识。

意识转变方能带动行为架构转变,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智造强国当从意识转变伊始迈出第一步。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西学借鉴制造